扫一扫!关注二维码

孩子总说谎,父母如何正确地倾听“谎言”

作者:admin 来源: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日期:2018-10-09

一般来说,孩子从2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会开始有意无意地说谎,原因是孩子在6岁以前这个年龄段,可能会将现实与幻想世界混淆在一起,他们会把想象的画面当成发生过的事情说出来,被误认为是谎言。 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会渐渐意识到自己说的话不符合事实,同时,他们的道德感也在发展。 一般来讲,6-7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分辨出正确和错误了,他们知道自己在说谎,而且知道说谎是不应该的。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的说谎行为就会减少,因为谎言能帮孩子达到一些利己性的目的。 研究表明,孩子对一件事选择说谎还是不说谎的重要因素是,孩子在某种情形下说谎对自己有利,还是不说谎有利。比如说,孩子说肚子疼不想上学,真实动机可能是希望父母能够陪伴。还有些孩子撒谎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,他们把别人的玩具、文具或零食拿回家,编一些“老师发的”、“小朋友的”等谎言为自己掩饰。 有时候道德感高的孩子更容易说谎,因为他们做了错事有更强烈的愧疚感,不愿意被别人知道。 


第一,在孩子的观念里,吃零食是不好的。也许不是爸爸妈妈说的,而是他好朋友的爸妈觉得吃零食不好。孩子也会担心说自己买了零食,爸爸妈妈会不高兴。 


第二,父母问孩子问题的方式,可能对孩子有暗示或误导。比如,孩子把酸奶带回家时,妈妈会问孩子东西是哪里来的。 如果是换了爸爸拿酸奶回家,妈妈可能会说:“你今天买了酸奶啊”,而不会问:“酸奶是哪来的”。虽然妈妈是同意孩子吃零食的,但问法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买零食是不对的。 


第三,孩子说了一次谎话后,为了之前的谎不被拆穿,只能再一次说谎。比如第一次跟爸爸说买了饼,后面再遇到相同的问题,就都这么去说了。再比如已经说了谎,但是钱又对不上,只能再撒谎说是丢了。目的都是为了不让爸妈生气。 


 针对孩子说谎问题: 


第一,坦诚沟通,建立跟孩子的信任感。 让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是父母与孩子间的信任。我们需要跟孩子坦诚地沟通。为了让孩子区分正确和错误,父母应该明确说出对于孩子诚实的期望:“我希望家中每个人都能诚实以对。” 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因为怕爸妈生气就说谎,即使他真的做了什么错事,说实话也是重要的,并且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想法,和孩子谈论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后果,例如失去别人的信任、损害人际关系等,让孩子明白诚实的重要。 


第二,改变话术,减少让孩子撒谎的机会。 有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说过,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,如果这个时候家长问孩子说,这个牛奶是你打翻的吗?就给了孩子一个撒谎的机会,孩子不想被责罚,就说不是他打翻的。 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说:“牛奶打翻了,咱们一起打扫吧”,这样就会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。同样的道理,在我们明知孩子说谎的时候,不要像侦查员一样再追根问底,否则会给孩子再一次说谎的机会,他可能用新的谎言去掩盖他初的谎言,这样会让孩子更加内疚,也更难说出真话。 


第三,身体力行,家长做好榜样。 有时候孩子说谎,可能是孩子从父母平时的行为中模仿的。比如,家长跟孩子说药不苦,或者不想见某个人,就随口说自己生病了,家长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看在眼里,也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家长。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为了让孩子改善行为而向孩子说过谎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我们还有很多做法值得商榷,比如,一些家长会给孩子代拟活动发言稿,其中说了很多空话和套话,甚至是假话。 孩子的“谎言”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谎言,从某种意义上说,谎言是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我们学会了正确地倾听“谎言”,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着力点,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背后的动机,并以此为契机改善孩子的行为。